在复杂系统工程项目中,需求的逻辑组织和层级结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后续的验证、追踪和变更控制效率。DOORS作为强大的需求管理工具,其层级结构功能为需求梳理提供了严谨支撑。然而,不少用户在初次使用过程中常常遇到“层级难建”、“顺序混乱”等问题。本文将围绕DOORS怎么建立需求层级结构和DOORS层级建好后顺序混乱怎么调整两个核心问题,详细拆解实际操作方法与调整技巧,助力用户高效构建清晰有序的需求体系。
一、DOORS怎么建立需求层级结构
在DOORS中,需求的层级结构并非自动生成,而需要用户根据系统逻辑与项目架构手动规划和维护。构建层级结构可通过缩进、设置章节属性和使用“父子关系”功能来实现。
1、规划结构前的准备:在创建模块后,建议先通过“表头”定义好关键字段,如章节编号(Heading Number)、对象类型(Type)、层级级别(Level)等,以便后续按结构归类需求。
2、插入章节和需求项:在模块中,每一行都是一个对象。
若为章节节点,可通过属性设置其为“章节”或“标题”,不代表具体需求,仅用于结构组织;
实际功能需求等内容,设为“需求项”,通常归属于某个章节之下。
3、设置缩进层级:
使用菜单栏“对象→结构→提升缩进/降低缩进”进行层级调整,或右键行号选择对应缩进操作;
一级标题为最顶层,二级为其子项,依此类推。
4、显示层级结构:在“查看→视图属性”中启用“层次结构视图”,确保树状结构可视化显示。使用左侧树形标识可折叠/展开各层需求,增强模块可读性。
5、使用“新建视图”保存结构:可将当前按层级缩进整理后的需求视图保存为自定义视图,便于后续切换查看。
二、DOORS层级建好后顺序混乱怎么调整
即使已经完成层级缩进设置,DOORS中仍可能出现顺序错乱的问题,例如章节编号跳跃、子项在父项之前等。这通常是由于对象插入顺序不当或没有同步刷新排序引起的。解决这类混乱顺序的方法如下:
1、手动拖拽排序:
打开模块视图后,使用鼠标直接拖动左侧的行号,可以将对象上下重新排序。DOORS允许用户对任意需求进行位置移动。
注意保持同一层级内的子项先后逻辑,防止子项超出所属父项区域。
2、自动重新编号章节:
在属性中启用“自动编号”(Auto-numbering)功能,系统会根据层级自动调整每一项的章节编号。
进入“模块属性→章节编号设置”,配置起始编号与编号样式(如1、1.1、1.1.1等)。
3、使用排序功能:
可通过“查看→排序”按特定字段(如章节号或输入顺序)排序;
若系统默认顺序混乱,可自定义排序规则,将结构调整后保存为新视图。
4、清理冗余对象:
检查是否存在空白对象、无父项子对象等情况,这些都会打乱整体结构;
使用“筛选”功能排查异常对象,并通过合并、删除或归类方式处理。
5、建立层级一致性规则:
项目初期可建立统一的命名与编号规则,避免同一模块内不同成员设置不一致的层级路径。
使用项目模板或继承模块标准属性,减少人为排序错误。
三、DOORS需求结构维护中的常见难点与优化建议
除了初始结构的搭建和顺序调整,需求层级结构的长期维护和变更控制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。以下是几点经验与技巧,帮助用户在使用DOORS过程中更高效地管理层级:
1、为模块设置“父子关系显示”字段:
在属性列中启用显示“父ID”、“层级编号”等字段,使需求间的上下级关系清晰明了;
可用于后续数据追踪、导出与报告生成。
2、使用DOORS脚本辅助自动调整结构:
对于复杂项目,可以借助DXL脚本批量重排章节顺序、修复缩进错误;
同时支持批量更新章节号、插入逻辑编号等自动化维护操作。
3、维护结构的版本控制与审计追踪:
通过DOORS的“基线”功能记录每次结构调整前的状态,避免误操作无法恢复;
启用“对象历史记录”可追踪每一个结构变更的责任人、时间与内容。
4、结合图形化视图辅助理解层级:
可将模块对象导出为结构树视图(如Tree Map或MindMap形式)辅助沟通与评审;
也可将层级结构以Excel方式导出给非DOORS用户审阅。
总结
掌握DOORS怎么建立需求层级结构与DOORS层级建好后顺序混乱怎么调整,对于提升项目需求管理的有序性与可追溯性至关重要。结构清晰、顺序合理的需求模块不仅便于后期追踪验证,也提升整个团队协同效率。在实践中,结合缩进逻辑、排序工具与自动编号功能,配合标准化模板与脚本维护机制,将帮助项目更高效地实现复杂系统的需求管理目标。